2024年1月,张奶奶接到一通自称是“微信客服”的电话。对方声称其微信账户已开通“百万保障”服务,若不及时关闭,每月将自动扣款。老年人对此表示不解,称自己从未主动开通此类服务,要求关闭。对方表示可以在线指导张奶奶,协助其关闭该服务,考虑到张奶奶操作不便,“贴心”地提出通过屏幕共享的方式进行操作,为张奶奶提供“个性化服务”。
在对方的诱导下,张奶奶开启了手机的屏幕共享功能。骗子通过共享屏幕实时监控老年人的操作,获取了其银行卡号、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。随后,骗子迅速从老年人的银行卡中盗取了全部存款,导致其银行卡款项被洗劫一空。
在此,民生信用卡温馨提示您:
1. 警惕陌生人来电及伪装身份行为
不法分子通过伪装成“微信客服”或其他平台工作人员,利用老年人对微信功能不熟悉的特点,制造紧急感,诱导其配合操作。接到类似电话时,应保持冷静,切勿轻信陌生人提供的指导或要求。
2. 保护个人信息,避免屏幕共享
屏幕共享功能会将手机屏幕上的所有操作实时暴露给对方,包括输入密码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。正规平台的客服不会要求用户开启屏幕共享功能,更不会通过此方式获取个人信息。
3. 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
如接到自称“客服”的电话,应立即通过微信官方渠道(如APP内的客服功能或官方公布的客服电话)进行核实,确认信息的真实性。切勿通过陌生来电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操作。
4. 提高警惕,谨防诈骗陷阱
老年人群体因对新兴技术较为陌生,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。建议老年人在接到类似电话时,第一时间与子女或亲友沟通,寻求帮助和核实信息。
5. 谨慎操作,避免财产损失
不要轻易相信“关闭服务”“解除扣款”等操作需要开启屏幕共享或提供敏感信息的说法。如有疑问,应直接联系平台官方客服或通过正规渠道处理。